生态环保的抓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行垃圾分类
目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措施:将生活垃圾按不同处理与处置手段的要求分成若干个种类进行收集,分类收集后采取适宜方式将各种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或处置。
绿色低碳出行
目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
措施: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应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加强生态保护
目标: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巩固环境质量
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措施: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推进绿色发展
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措施: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和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转型,坚持节约利用,加强科技支撑,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共建美丽生活区
目标: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措施: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目标: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
措施:在地广人稀、降水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通过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梯田建设与径流控制相结合
目标:实现基本农田的集约化经营,提供生态用水。
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方,科学修建水窖、涝池、蓄水池、古坊、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就近拦蓄利用降水产生的径流,为梯田林果等提供生态用水。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目标: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措施:实行山坡沟水路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优先建设坡面径流聚集工程,鱼鳞坑整地以及沟道拦蓄工程,为林草提供生长环境,达到以工程保生物,以生物护工程。
节能减排
目标: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广节能环保技术。
措施: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
措施: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制定和落实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
自主创新
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措施: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加强产学研结合,带动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倡导低碳生活
目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措施: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目标:改善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等。
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