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内核中,big.little架构的切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和组件:**初始化** :- `bL_switcher_init`:此函数负责初始化big.little切换器。
如果最大CPU组数(簇)不为2,则报错并返回。`bL_running_cluster`被赋值为1,默认设为第一簇在运行。`no_bL_switcher`初始值为FALSE。- `bL_switcher_enable`:启用big.little切换器。- `bL_switcher_halve_cpus`:关闭不必要的CPU核心,以减少功耗。- 为每个在线的CPU创建切换线程`bL_switcher_thread`。**执行流程** :- `bL_switcher_thread`:这是核心代码线程,负责监控CPU的运行状态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大小核切换。- `bL_switcher_active`:此变量被赋值为1,表示切换器处于活动状态。- `bL_switcher_sysfs_init`:初始化sysfs文件系统中的相关节点,以便于管理和监控big.little切换。- `bL_switcher_restore_unpaired_cpus`:恢复未配对的核心到默认状态。**调度策略** :- 初始实现中,big.little使用cluster切换策略,将架构相同的CPU划分为一个cluster。在同一时刻,要么是高性能的大核CPU cluster在运行,要么是低性能但低功耗的小核CPU cluster在运行。- 切换时,由于CPU之间需要保持缓存一致性,切换开销较大。此外,如果所有大核CPU都在激活状态,会导致功耗过高。### 切换策略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Linux内核可能已经采用了一些优化策略,例如:- **动态电压和频率调整(DVFS)** :根据系统负载动态调整CPU的电压和频率,以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 **更智能的cluster切换** :可能引入了更智能的算法来决定何时切换cluster,以减少缓存一致性的开销和能耗。### 建议- **监控和调优** :通过监控系统的能耗和性能,可以进一步调优big.little的切换策略,以实现更好的能效比。- **硬件支持** :确保CPU硬件支持big.little架构,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特性来优化能效。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早期版本的Linux内核,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查阅最新的Linux内核文档和源代码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