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铃是一种 **体鸣乐器** ,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
它也被称为响盘、摇铃或板铃。盘铃主要流行于四川省的茂汶、汶川、木里、盐源以及云南省的丽江、中甸、维西等地。这种乐器是由铜制成的圆盘状物,形状类似于喇叭口,直径在10厘米至16厘米之间,铃壁较厚。盘的中心有一个细孔,通过这个孔可以穿过一个带有圆环的木螺丝,这个螺丝与盘底的木制铃柄相连。铃的内部有一个金属铃舌,它的活动范围正好在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会系上红绸带作为装饰。演奏盘铃时,演奏者需要手执铃柄,将铃口朝上摇动,使铃舌与铃壁接触以产生声音。盘铃的音色清脆悦耳,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柔和和纤细感。在过去,盘铃主要用于羌族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常与手鼓一起使用。演奏者可以单独使用两个盘铃进行摇奏,也可以由击鼓者同时兼任盘铃的演奏。在这种情况下,击鼓者需要同时握住鼓柄和铃柄,并且其节奏需要与鼓点保持一致。如今,盘铃已经广泛应用于民间歌舞的伴奏中,为这些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