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池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固态电池** :- 预计2025年开始固态电池将进入技术爆发期,但短期内对产业链影响较小。
- 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普遍定在2027年前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6GWh,占全国动力电池需求的3%;2025-2030年复合增速105%。- 固态电池将带动相关材料如固态电解质(LATP、LLZO、LiGPS、LiSiPS)、超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的应用。- 固态电池通常采用叠片工艺,后续产能建设有望带来大量叠片机的需求。**钠离子电池** :- 宁德时代成功研发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具有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中正常放电的能力,这一技术突破为极寒地区的电力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钠离子电池的崛起正值全球锂资源日渐稀缺之际,而钠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使其成为锂电池的有力替代品。- 宁德时代的第二代钠离子电池预计将在2025年正式推向市场,并成为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力量。- 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耐过放电能力、安全性和环保性上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新能源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他技术进展** :- 硅基负极材料的技术取得进展,解决了传统电池在充放电高峰时出现的膨胀问题,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复合集流体设备和工艺持续优化,预计2025年下半年规模化生产,远期降本潜力大。这些技术进展预示着未来电池产业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商用化方面。建议继续关注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