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业养殖中,使用杀虫剂是常见的做法,以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清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杀虫药物及其用途:
敌百虫 性状:
白色晶体,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敌敌畏,最终分解成无杀虫活性的物质。
药理作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大量积累,导致昆虫、甲壳类、蠕虫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最终中毒死亡。
用途:用于治疗指环虫、三代虫、肠道内的蠕虫(如绦虫、棘头虫)和甲壳类动物(如锚头鳋、中华鳋、鱼鲺)等引起的鱼病。对无鳞肉食性鱼类及甲壳类动物敏感。
阿维菌素 性状:
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新型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杀虫剂,通过干扰虫体的营养代谢或神经系统来达到杀灭寄生虫的目的。
用途:用于治疗各种寄生虫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和原虫病。常见制剂有乳油,常用溶剂为二甲苯或甲苯。
硫酸锌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锌离子与虫体细胞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使其沉淀,同时与酶的巯基结合,抑制酶活性。
用途:主要用于杀灭或驱除河蟹、虾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固着类纤毛虫。防治用量为1.0ml/L。
硫酸铜 性状: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铜离子与虫体细胞的蛋白质和酶结合,影响其功能,导致虫体死亡。
用途:用于治疗中华鳋、纤毛虫类、鞭毛虫类等原虫病。浸泡用量为8mg/L,还可杀灭鱼塘中的青泥苔和蓝绿藻。无鳞鱼慎用。
盐酸氯苯胍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干扰虫体胞浆中的内质网,影响蛋白质代谢,抑制氧化磷酸化反应和ATP酶活性。
用途:对黏孢子虫有驱杀作用,常用于水产养殖中防治寄生虫病。
高锰酸钾 性状:
紫色晶体,强氧化剂。
药理作用:通过释放初生态氧杀灭病原微生物,具有解毒、除臭的作用。
用途:用于治疗锚头蟹病、指环虫病等鱼类疾病,使用时需控制浓度。
百部 性状:
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
药理作用: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的功效。
用途:在水产养殖中用于驱杀虫、抗真菌,防治孢子虫、绦虫和线虫等寄生虫病。
建议
在使用这些杀虫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休药期的规定,避免对养殖动物和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养殖动物的种类和寄生虫的种类,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