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水产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水质管理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水质容易出现波动,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和寄生虫。

合力改善水质和底质,及时换水,保持水质稳定。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调控水质,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

饲料投喂

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度投喂造成肝胆负担,营养均衡,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根据水温变化,逐渐减少投喂量,特别是在气温下降时,避免因投喂过多而导致缺氧。

疾病防治

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结合“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

注意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应激管理

天气变化容易引起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如暴雨降温等,可提前使用VC抗应激。

注意防止养殖动物和藻类的应激,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少用破坏水质和底质稳定性的产品。

增氧管理

全天候开启增氧机,特别是在夜间和气温变化较大时,增加增氧时间,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定期使用增氧产品辅助增氧,防止缺氧的发生。

巡塘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产动物的摄食活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确保养殖动物安全。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立秋后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