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塘存在多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来污染风险
水源不足或水系不发达:在一些地区,水源可能不充足或水系不发达,导致养殖鱼塘只能在特定时期使用地下水或农业用水,这可能带来污染物如秸秆、农药包装残留等随水流入鱼塘,对水产品造成危害。
周边环境污染:如果周边存在养殖场或生活垃圾污水,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鱼塘,影响养殖安全。
市场价格风险
价格波动:常规鱼类的养殖价格波动不大,但利润较低。特种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前期投资高,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销售出路的不确定性也较大。
供需关系: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价格。养殖户在决定养殖品种和规模时,很难准确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走势,这可能导致养殖收益不稳定。
技术风险
养殖技术不足:水产养殖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包括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养殖失败,如饲料投喂不当引发疾病、疾病防治不及时导致水产品大规模死亡。
新品种引进风险:引进新品种可能带来适应性问题和新疾病风险,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养殖要求,可能会导致养殖失败。
病害风险
规模化养殖疾病频发:规模化养殖可能导致病害频发,生病的鱼吃食较少,甚至不吃,用药治疗困难。一些病毒性疾病如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环境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来减少发病率。
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干旱、冰冻等会对养殖业造成损害。温度、湿度、降雨和风力等气候因素也会对生态环境和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自然灾害风险
洪水频发:某些地区雨季集中,洪水频发,会冲毁鱼塘,冲跑池鱼,浑浊池水,影响鱼类生长,给渔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管理风险
成本控制不力:水产养殖的成本包括苗种、饲料、药物、水电、人工等多个方面。如果成本控制不力,可能导致养殖效益不佳。
水质管理和溶氧管理:降温、降雨等天气变化可能导致水体对流,出现返底缺氧中毒,严重的还会导致倒藻现象,影响水质和溶氧量,进而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环境风险
环境污染和破坏:养殖渔业对水体和土壤环境的依赖较高,环境污染和破坏是重要的风险之一。例如,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会导致养殖动物出现疾病症状。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加强技术和管理、购买保险、及时预警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养殖鱼塘的风险,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