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蜈蚣时可能遇到的疾病包括:
绿僵菌病
致病原因:绿僵菌病通常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末的湿热季节,由于环境湿度较高且温度较高,蜈蚣容易感染绿僵菌。
症状表现:早期症状为蜈蚣关节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展至整个体表,使其失去光泽,蜈蚣也会因此拒食,导致体重逐渐下降,最后因虚弱和死亡而终止生命。
防治方法:清除霉变的食物,保持养殖池内的卫生并进行消毒灭菌,调节养殖池内的温湿度,保持通风散湿。对发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0.25克加水1公斤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也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到病愈。
肠胃炎
致病原因:蜈蚣肠胃炎通常在秋季阴雨天气和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发病,当气候变冷且湿度较大时,蜈蚣的肠胃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完全拒食。
症状表现: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用饲料300克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脱壳病
致病原因:脱壳病通常与蜈蚣栖息环境的湿度过高密切相关,真菌在躯体寄生引起。
症状表现: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
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黑斑病
致病原因:黑斑病主要在夏季发生,由霉菌引起,尤其在人工养殖池内易发。
症状表现:初期在蜈蚣的胸板或体节折叠的皮膜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导致蜈蚣失去光泽,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病蜈蚣后,立即隔离饲料,可用0.25克的红霉素片、金霉素片研粉加水600毫升强迫其饮用药水,每天二次,连续3-4天,或用红霉素、金霉素加水研开喷洒在砖头瓦片上。同时注意卫生,注意水质。
粉螨寄生
症状表现:粉螨寄生的蜈蚣会表现出极度不安,频繁在活动场或饲料土上快速爬行,试图舔舐背部,有时甚至出现“刨、扒”的动作。此现象常始于刚蜕皮的蜈蚣或幼蜈蚣,随病情发展,其他蜈蚣亦受影响,导致消瘦、衰竭,甚至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
防治方法:把豆类炒熟,有炒味,然后捣碎装在纱布袋内,把纱布袋放入养殖蜈蚣窝内,这样放2天后,拿出来在阳光下曝晒,就把螨虫晒死了,反复数次诱完为止,放纱布袋时,在袋子下面铺一块塑料,为防止污染土质。
以上是养殖蜈蚣时可能遇到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希望对您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