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海参是一种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建造水泥池子,并通过大棚来控制海参生长所需的光线、水温、水的盐度、食物等环境条件的养殖方式。由于海水不循环,这种养殖方式的海参品质相对较差。以下是关于大棚养殖海参的详细回答:
养殖设施
水泥池子: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建造,用于盛放海参养殖用水。
大棚:用于控制池子内的光线、水温、水的盐度、食物等,确保海参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环境控制
光线:通过大棚的遮阳设施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水温:利用大棚的保温效果,确保水温恒定,避免海参在低温时节受冻。
盐度:通过添加或减少水中的盐分,控制水的盐度,使其接近自然海水环境。
食物: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需要适量投喂人工饵料,以加快海参的生长速度。
养殖密度与饲料
养殖密度:一般养殖密度较高,每平方米可放养50头左右的海参,具体密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饲料:前期需要添加抗生素等药物,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饵料,包括煮熟发酵的海带、蛤肉、海泥、牡蛎壳粉、食母生、多维素和酵母粉等。
生长周期与照料
生长周期:大棚养殖海参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育苗时间,一年可收获两季。
照料:大棚养殖海参需要随时照料,包括水质管理、及时换水、避免海参产生应激反应等。
市场与品质
市场占比:大棚养殖海参在市场上所占比例较大,约占60%以上。
品质: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封闭,大棚养殖的海参肉质较松软,不如底播海参和野生海参肉质厚实有弹性。
总的来说,大棚养殖海参是一种高效、可控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然而,由于其品质相对较差,消费者在选择时应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