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中容易产生的寄生虫包括:
异尖线虫(Anisakis),也被称为海兽胃线虫。这种寄生虫的幼虫细长如白线头,长度约为1.25-3cm,会扭动。它们可以感染多种海水养殖鱼类,如金枪鱼、三文鱼、鳕鱼、带鱼和乌贼等。
刺激隐核虫,俗称海水小瓜虫或海水鱼白点病。这是一种致死性的寄生虫病,特征为病鱼鳃部、眼和皮肤出现大量小白点。它对海水养殖鱼类危害严重,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1-2天内可导致养殖鱼类全部死亡。刺激隐核虫的最适繁殖水温为25℃左右,在夏末秋初高发。它们通过幼虫在水中游动寻找宿主,导致鱼体发病可分为三个时期: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和发病后期。
车轮虫。车轮虫在清明节开始爆发,水温在18℃~28℃之间,高峰季节为4-8月。它们以水中的有机质和鱼体脱落的上皮细胞为食,对苗种危害大,感染严重的鱼苗可能出现"白头白嘴"的症状。
指环虫。指环虫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鱼苗危害较大。它们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孵化、幼虫、寄生、成体和受精卵,平均寿命为1个月。指环虫的纤毛幼虫在24小时内找不到合适宿主时会失去感染力。
锚头鳋。锚头鳋身体细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背、腹角两对,呈铁锚状,故得名。它们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和口腔等部位,用头部的锚状角深深刺入鱼体,吸食鱼的血液和组织液。被寄生的鱼体表面会出现红肿、发炎的症状,严重时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这些寄生虫对海水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都有很大的危害,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养殖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隔离病鱼、改善水质和养殖环境等,以减少这些寄生虫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