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青蛙品种包括 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养殖品种及其特点:
黑斑蛙
俗称田鸡、青蛙,体长约7-8cm,雄性略小。
皮肤不光滑,背部两侧各有1条浅棕色的腺褶,叫背侧褶。
两侧褶之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若断若续,长短不一。
分布广泛,是我国养殖较为普遍的经济蛙类。
虎纹蛙
俗称水鸡,体大粗壮,体长12cm左右。
皮肤极粗糙,背部、体侧、四肢背面满布大小疵粒。
背部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纵脊,称肤棱。
颧褶明显,头前端及腹面皮肤较光滑。
背面黄绿色略带棕色,背部、头侧和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
雄蛙有1对咽侧下外声囊,前肢粗壮,灰色婚垫发达。
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棘胸蛙
体肥壮,体长10-13cm。
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疵,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
头、躯干、四肢的背部及体侧布满小圆优,以体侧最为明显。
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颧褶极显著,背部深棕色,两眼间有一黑横纹。
雄蛙有一对咽侧内声囊,胸部满布分散的大刺疵。
分布广泛,属于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
林蛙
商品名哈士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养殖蛙类。
美国青蛙
又名沼泽绿牛蛙、猪蛙或猪呜蛙,原产于加拿大、美国一些地区。
体型比本地青蛙大,但比牛蛙小,最大个体约500克。
1987年我国引进,成为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牛蛙
俗名美国水蛙,因其叫声犹如牛而得名。
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等地区,目前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是各个地区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
泰国虎纹蛙
原产于泰国,1996年引进我国海南。
成年体重一般250—450克,大的可达650克。
成为继牛蛙养殖热、美国青蛙养殖热之后的又一大热门养殖品种。
角蛙
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近年业者更名为招财蛙。
体型硕大,通常需要宽敞的生活环境。
玻璃蛙
学名为透明蛙,是一类中南美洲青蛙的俗称。
体型较小,通常生活在水中,具有透明的身体。
石蛙
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蛤蟆等,营养丰富,脂肪、胆固醇含量低,肉质细嫩鲜美。
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风味特色和营养价值。
番茄蛙
体型小巧,外观艳丽,皮肤呈鲜艳的橙色或红色,有些还带有一些深色的斑纹。
是伏击掠食者,主要以小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怀特树蛙
体型硕大,身长约为4英寸,体型圆润,充满生机。
寿命长久,可以达到15年,日常维护成本较低。
这些品种在养殖时有不同的需求和养殖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黑斑蛙和虎纹蛙因其肉质鲜美、分布广泛,是较为常见的养殖品种;而林蛙、美国青蛙和泰国虎纹蛙等则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成为养殖热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