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养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中华鲟需要水质良好且水深8米以上的环境。网箱养殖时,常用5乘5米的规格,网目大小需确保不逃鱼、水体交换及底网不漏饵。
放苗与密度
苗种通常在4月中下旬放养,最佳水温为10到15度,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到50尾。
饲料
中华鲟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喂食以下几类饲料:
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成分包括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及蚕蛹等,蛋白质含量通常在42%-45%之间,颗粒料需具有高水稳定性。
活饵料:包括水生寡毛类、枝角类动物,如水蚯蚓和水蚤等。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活饵料成本高且来源有限,因此配合饲料成为重点。
其他食物:幼鱼期主食底栖鱼类如蛇鲲属和蛹属、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成年中华鲟以各种饲料鱼块如鲫鱼、鲢鱼和草鱼等为食。
防病
养殖场需定期进行消菌杀毒,确保水质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殖设施
建议建设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子大小需根据鲟鱼大小决定,并配备增氧设备。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和流动,确保鲟鱼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养殖中华鲟,并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