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需要什么技术

养大闸蟹需要掌握以下养殖技术:

选址建池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建池。

池塘底部铺设10厘米厚的淤泥,并栽种水草(如茭白、水葫芦、芦草等),为蟹提供底栖生物和食物。

池塘周围设置围网,防止外逃,围成“7”字型或其他形状。

消毒放苗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以杀灭敌害生物和改良底质。

清塘后7天,过水1次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加水后准备放苗。

选择规格整齐、无损伤、无寄生虫的蟹苗,用千分之三的盐水浸泡3分钟,亩放苗量900-1000只。

饲喂管理

主要饲料包括高蛋白质颗粒料、冰冻鱼、玉米等,夏季增加蜗牛、螺蛳、小鱼、河蚌等。

投喂方法要遵循“四看四定”,即看季节、天气、水质和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傍晚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

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水质,春秋两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夏季每周换水一次,冬季一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观察河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防止逃设施,如塑料薄膜或水泥板。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蟹体,发现病害及时处理。

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敌害生物(如蝌蚪、蛙卵)进入养殖池。

其他注意事项

投放蟹苗时,先将蟹苗集中放在一个蟹池,隔断开,待其适应环境后再分散。

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提供足够的栖息和食物。

投放螺蛳,尤其在2~4月,螺蛳繁殖期可为蟹提供丰富的饵料。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闸蟹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