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又称青泥苔,是 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青苔在早春时节开始繁殖生长,早期如毛发般附着在池底,颜色由浅绿逐渐变为深绿。在天气晴好、光照强、透明度高、水温在10℃~15℃时,青苔会大量繁殖。
青苔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和危害如下:
增加溶氧,净化水质:
青苔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助于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能吸附和降解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提供虾蟹脱壳和栖息场所:
青苔为虾蟹等水生动物提供了脱壳的场所和栖息的环境。
争夺养分:
青苔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影响其他藻类的生长,导致水质清瘦,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
缠绕危害:
青苔的丝状结构容易缠绕在鱼虾蟹等水产品的身体上,影响其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青苔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池塘晒塘清塘不彻底:
青苔孢子处于休眠状态,气温等条件适宜时开始恢复生长。
外塘水带入:
在解毒放苗时,打入的外塘水可能带有青苔孢子,条件适宜就会在塘内生长。
水体清瘦,透明度低:
在水质较瘦、透明度低的情况下,青苔容易繁殖。
为了控制青苔的生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清塘:
彻底晒塘和清塘,消除青苔孢子。
合理施肥:
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避免过度施肥导致青苔大量繁殖。
增加透明度: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或人工添加藻类,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适当遮光:
在光照强、温度高的情况下,适当遮光,减少青苔的光合作用。
定期捞除:
人工捞除水面的青苔,减少其对养殖生物的缠绕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