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有什么要求吗

养殖甲鱼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安静、有干净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前需将池塘清理干净。

池塘深度控制在0.5~1.5米之间,过深的水不利于甲鱼生长。

池塘底部应铺垫一定厚度的砂石,以提供甲鱼活动的空间。

池塘周围要建好防逃墙,防止甲鱼逃走和敌害侵入。

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

水质管理

水质要清洁、无污染,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含量。

适宜的养殖水质应满足以下条件:pH值7-8.5,透明度30-40cm,氨氮含量≤0.2mg/L,亚硝酸盐含量≤0.1mg/L。

幼甲鱼保持水深0.3米—0.4米,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

成甲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活爽,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种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活动力强的甲鱼苗。

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养殖池。

对有伤痕的小甲鱼和成鱼,要单独饲养,等伤好后再按规格分别投塘。

对反应迟钝、行动困难的病苗,要待病医治痊愈后投塘。

饲料管理

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小鱼、小虾、螺蛳等,搭配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鲜嫩水草、瓜果及蔬菜茎叶等。

饲料种类包括鱼粉、小麦麸皮、玉米粉、豆渣等,加工拌和混合投喂。

投喂方法包括设饲料台、投喂蚯蚓、喂成鱼、喂畜禽内脏、喂小色虾、投喂螺蚌、喂死食用火烧毛后吊入水中、喂饼类、喂餐馆收来的下脚料、残料等。

投喂比例为池中甲鱼总重的8%-10%,成甲为10%-12%。

病害防治

常见疾病有水霉病、脖肿病、红脖病、出血病、白斑病、腐皮病、感冒病等。

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药物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甲鱼,防止病害蔓延。

进入秋季时,要加紧投喂饲料,让甲鱼吃饱吃好,促其体内蓄积更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幼甲,要投喂营养丰富的精料,让其增肥保膘。

环境控制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因此养殖环境应保持安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

在夏季高温时,要及时加注新水,降低水温,防止甲鱼中暑。

冬季则要控制换水频率,防止池水温度骤降,影响甲鱼冬眠。

合理捕捞与运输

根据甲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捕捞时间,避免捕捞过早或过晚影响甲鱼的品质和产量。

捕捞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甲鱼,确保甲鱼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无损。

通过以上技术要求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甲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