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鲟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水泥池养殖
池型与规格:水泥池可以是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池底为锥底形,坡度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
环境控制:池壁要光滑,水池上设遮荫网,水温保持在18—20°C,水深0.6米左右,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流速不超过0.1米/秒。
放养密度:初期放养密度为10000尾/立方米,随着鱼苗长大,应及时分池。
饵料投喂:开口饵料可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开口两天后可改喂剁碎的水蚯蚓和碎鱼虾,逐渐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直至只投喂配合饲料。
玻璃缸养殖
适合苗种:玻璃缸适合养殖幼小的鲟鱼,内壁光滑,便于观察和管理。
供水与排污:从玻璃缸的上面进水,排污从中间的出水口进行。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确保氧气充足。
池塘养殖
池型与规格:池塘养殖需要有足够的水深和底面积,一般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小于10厘米。
水源与水质:需要干净的水源,水质要求无污染,PH值7.2~8,透明度20~40厘米。
放养密度:根据鱼的大小和池塘条件决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500尾左右。
喂养与管理:投喂小鱼虾、昆虫幼虫、饲料虫等,每天定时喂食、消毒食物、打捞食物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工厂化养殖
空间利用: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效产出,不受季节限制。
环境控制: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如水泥池、玻璃缸或池塘养殖。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确保氧气充足,使用增氧泵维持水中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
饲料投喂:根据鱼的大小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饵料,逐渐从活饵过渡到配合饲料。
疾病防治:定期消毒养殖池,注意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及时捞出病鱼并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型鲟鱼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