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对虾养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选择与设置
选择无污染、水质较好的地区,确保淡水资源充足,河道有水时间至少5~10个月。
池塘面积一般维持在75亩左右,深度约3米,水深度约2.5米。
设计独立的进水系统,配置增氧设备,一般每个75亩池塘配置三个15kw的增氧泵。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清理池塘,排干水后暴晒一周,避免底部积水,保持一定湿度。
使用药物如漂白粉、菜籽饼或生石灰进行消毒,禁止使用两种相同的消毒剂。
进水肥水,进水口放置筛网过滤,防止野食鱼或卵进入。
水质条件
水质清洁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pH值在7-8之间。
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控制在0.2mg/L和0.1mg/L以下。
透明度保持在20-40cm之间。
底质条件
底质松软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底部厚度控制在10-20cm之间,保持疏松透气。
水温条件
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0-32℃,夏季放养在7月中下旬,秋季放养在8月中旬至9月,冬春放养在12月或翌年3~4月。
饲料与喂养
选择优质饲料,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水质情况,合理确定喂养频率和饲料量。
定期投喂,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虾的健康状况,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监测水质参数,如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水质处理剂预防和治疗疾病。
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调节水温。
保持池塘的清洁,及时清除废料和杂草。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淡水对虾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