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虾养殖注意什么

冬棚养殖对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底质管理

放苗前,池塘排水后全池泼洒抵青青在底泥表层,深度翻搅静置一个月,注水覆盖5-10公分并且深度翻搅,沉降一夜之后将水抽出即可。

放苗后,由于冬棚池内空气流通不畅,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低,非常容易大量积累有毒物质,所以定期泼洒增氧剂或打开增氧机。

改善水质

冬棚养殖对虾水质需要格外注意,适当换水也是一种有效改善水质的方法。但冬棚池塘内水温和外界相比较起来相差比较大,换水容易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其次冬棚内空气流通不顺畅,不是有益藻适合的繁殖环境,需要给藻类调整到适合的生长环境,保持水质稳定正常。

可以使用“优激灵”等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稳定水色,维持水体的“菌藻平衡”,提高藻类抗逆性,防止水体老化、倒藻,降解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毒性,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从而抑制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生成。

防冻抗寒

加深水位,深水有助于保温,加水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或者下午,白天水温比较高的时候。

搭建冬棚,注意采光和保暖,保持空气流通,晚上将膜放下,缓慢提升水温,同时注意调水防病,等水质好转之后再盖上。

气体交换及水温调控

冬棚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似白水塘溢出的气体可以自然地挥发掉,冬棚往往只能局限于棚内形成水气再循环滴落到塘里,从而影响水质。冬棚一定要在保温的前提下保持通风换气,可以定期打开棚口通风,有利于气体交换,减少池塘中有害气体的生成。

多开增氧机,搅动水体,打破水体分层,防止缺氧。

科学投喂

选择质量好的名牌对虾饲料,最好选择水中稳定性好、全熟化沉性颗粒虾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虾的密度以及虾实际的摄食量等因素,及时调节,严格控制,要坚持“少量多次、日少夜多,水温高多投、反者少投,均匀投喂”原则。

及时检查饵料残饵的情况,加以调整投饵量。一般控制70~80%的对虾虾群饱食,池底无残料为原则。

疾病防控

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多为寄生虫类病害,如纤毛虫、孢子虫等。需要定期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来进行调水,例如一些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

在阴雨天里,养殖户注意每四小时检查一次PH值和碱度,将PH值保持大于7.6,如果PH值降低,则积极少量多次使用石灰。

其他管理

前期养殖肥水要适度,避免肥水产品投入过多,投料增多的话,水中的绿藻和蓝藻大量繁殖,出现深绿色或者暗绿色水。藻类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池塘中的大量微量元素,而冬季养殖对虾换水较少,因此藻类老化,死亡比较快。

控制越冬养殖密度,根据经验和实际养殖品种、池塘条件等,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一般可保持在3-4万尾/亩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冬棚养殖对虾的成功率和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