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常见的病症包括以下几种: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一种高热性传染性疾病,传播广、流行快,对肉牛危害大。症状包括高热、口腔粘膜红肿溃烂、水泡等。
牛口炎:
由坏死杆菌、流行热病菌等引起,症状包括口蹄疫、牛瘟、牛病毒性腹泻等,具有传染性。
食道梗阻:
牛在进食时食道被粗料或其他食物堵塞而引起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胃肠炎:
牛吃了霉变、有毒饲料后导致的炎症,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抗菌消炎,同时使用5%硫酸钠内服清除肠内有害物质。
前胃迟缓:
前胃运动机能减退,影响反刍、氨气和食物消化,治疗方法包括停喂、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和安钠咖。
瘤胃积食:
瘤胃中积滞的粗饲料过多,引起胃体增大,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治疗方法包括洗胃、投入健康牛的新鲜瘤胃液体、按摩等。
瘤胃臌气:
由于吃食易发酵的饲草或饲料,粗纤维含量过大,治疗方法包括使用1%碳酸氢钠洗胃、投喂健康牛的新鲜瘤胃液体、按摩等。
感冒:
受寒冷刺激引起的鼻黏膜发炎、流鼻涕、咳嗽、体温升高,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复方氨基比林降温、青链霉素肌注防止继发感染。
支气管炎:
支气管黏膜表层或深层发生炎症,治疗方法包括青链霉素肌注或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咳嗽时使用氯化铵、人工盐和复方樟脑酊内服。
支气管肺炎:
由感冒、烟尘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石胺类药品。
传染性胸膜肺炎:
主要流行于肉牛舍饲期间,环境差、运输途中,症状包括急性腹式呼吸、高热、流浆液或脓性鼻液等,治疗方法包括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疗、复方盐酸林可霉素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
主要流行于4-24月龄以冬季和春季交会间多发,症状包括急性突然发病、高热、鼻镜口腔粘膜溃烂、腹泻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石胺类药品。
牛瘤胃膨胀:
原发性是因为饲料过多或豆类、苜蓿、甘薯类食物较多导致,继发性是因为腹膜炎,症状包括牛坐卧不安、腹部膨胀、产奶量下降等。
牛肺疫:
一种带有传染性的疾病,症状包括高烧、短促咳嗽、鼻孔扩张、流黏状鼻液、肺部有摩擦声等,发病速度缓慢但后果严重。
牛流行热:
多数因为流行病毒引发,症状包括突然发热、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急促等,一般发生在夏季。
牛中暑:
夏季气温高,牛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症状包括口渴、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等。
牛腹泻: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饲料容易霉变,导致牛腹泻,症状包括拉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百叶干:
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粟,腹痛,反刍停止,治疗方法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等。
风湿症:
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减,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法、内服茴香散等。
牛巴氏杆菌病: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等,传染性高,死亡迅速。
牛结节病:
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症状包括体温升高、流涎、流泪、鼻漏和厌食,皮肤上出现硬突、圆形隆起的结节,最终导致死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