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模式选择
河虾不宜高密度精养,可以利用废旧池塘、稻田、水生植物田等广种薄收。常见的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养殖模式、河沟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和藕田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养殖模式最为普遍。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安静的环境,并种植水草。水草不仅可以作为河虾的饲料,还有调节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例如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葫芦等均可种植。
防逃设施
河虾逆水性很强,尤其是进水、排水或大雨天极易发生逃逸,因此必须做好防逃设施。修建池塘时四周要用石棉瓦、水泥瓦等做好防逃设施,进水口、出水口也要安装筛网。
虾塘处理
池塘要建在远离工厂、水源丰富的地方,深度为两米、宽为三亩,虾塘底部基质可以使用沙质、淤泥少的土壤。放养前要对虾塘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
虾苗放养
准备健康的虾苗进行放养,每亩可以投放八万多尾。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面积、养殖方法等决定,避免过密。
喂养食物
河虾从幼体阶段到成虾,会摄食浮游动物、藻类、枝角类、小型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投喂蚯蚓、蚕蛹、小杂鱼等食物,并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日常管理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每隔半个月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在每年八到十月份,河虾的存塘量会增加,此时气候变化过大,容易出现缺氧情况,需在池塘中准备增氧机。
水质监控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进行改底、解毒。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定期施用石灰调节pH值。
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虾的健康状况,合理使用药物。注意避免农药进入养殖池塘,以免影响河虾的生长。
捕捞与运输
捕捞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虾造成伤害,提高成活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河虾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