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蛙用到了什么技术

牛蛙养殖采用了多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野外粗养

全天然放养半粗放饲养两种类型。

常见养殖方式包括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和稻田养殖。这些方式利用天然饵料和自然条件,圈定养殖范围,投放种苗,增喂饵料,并定期采收和捕捉。

集约精养

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采取人工方法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

根据饲养场地不同,可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和恒温养殖等方式。

蛙池建造

选址要求远离村庄500米以上,坐北向南,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电力方便。

蛙池四周用石棉瓦围成一圈,顶部用纱网制作护蛙网。池子可以是长方形,便于操作。池边用40目尼龙网做围栏,底部埋入土里固定,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使用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放3~4块专用蛙垫作为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阳。

种蛙交配与繁殖

挑选体格健壮、反应灵敏、无病无伤、性成熟、体重400克以上的青年蛙作为种蛙。

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水温,将公母蛙配对后移入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米,水温稳定在20℃以上。

牛蛙抱对后60小时内产卵,产卵时长为10~20分钟,卵块吸水膨胀后采卵。

稻田生态养殖

利用稻田进行养殖,不投任何饲料,利用牛蛙捕食害虫,节省养殖成本。

稻田养殖需注意防逃措施,避免牛蛙跳出稻田。

流水式养殖

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进行全天候换水,养殖效益好。

育苗池和养蛙池的建设要求包括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增氧、降温、增加空气湿度等设施。

科学喂养

牛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包括昆虫、小鱼、小蝌蚪等,需保证食物干净卫生新鲜。

喂养过程中要科学配餐,满足牛蛙的营养需求。

日常管理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6.5 - 7.5之间。

巡塘检查,观察牛蛙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检查池塘设施是否完好,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这些技术涵盖了从场地选择、蛙池建造、种苗选择与放养、饲料投喂到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确保了牛蛙养殖的高效和成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