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新养殖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网箱高密度立体高产养蛙新技术
利用农家肥、麦麸等培育蚯蚓、黄粉虫、蝇蛆,再用这些生物投喂箱内牛蛙。
网箱设置在鱼塘中,蛙粪和虫蚓粪可以肥水养鱼。
优点:占地少、成本低、防敌害、饲养密度大、牛蛙生长快、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
土池围网精养模式
稻田、旱地等被挖掘改造成蛙池,沿池周围设置围网进行养殖。
一般宽度为4米,长度为20-30米,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每亩产量在3万至6万斤。
需要大量换水或长流水养殖,耗水量较大,尾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需要合规选择用地和配套的尾水处理。
鱼蛙共生养殖模式
利用鱼塘水面挂网箱,网箱内养牛蛙,鱼塘内养鱼,达到互利共生的状态。
网箱规格一般为3米宽、8米长,面积约为24平方米左右,单网箱产量约2000斤。
每亩鱼塘面积可设置1-5个网箱。
该模式适合有鱼塘的地方养殖,利用鱼塘中大水体的生态净化,水质好且稳定,养殖难度低,可以实现零换水、零排放。
温室养殖模式
通过建造大棚,棚内铺膜设置养殖池养殖牛蛙。
适用于华中与北方地区,在温度降至10℃以下时开始冬眠,因此可以缩短或避免牛蛙的冬眠,缩短养殖周期。
温棚养殖池占地10-30平方米,主要用于浅水养殖,每平方产量超过100斤以上。
养殖密度高,温度高,水量低,残饵粪便多,池水容易变质,每天需要换水洗池1-2次,人工劳动强度高。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利用稻田进行牛蛙养殖,无需投喂饲料。
牛蛙可捕食稻田中的害虫,有效防治害虫,节省养殖成本。
需要注意防止牛蛙逃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层架模式
采用半浅水加蛙垫的方式,水深15-20cm,定时换水。
结构共5层,单层60平方,层高在110cm,共6组层架。
每平方密度在200只左右,适合水源充足区域。
层架模式与土池模式相比没有土壤的吸附和缓冲能力,病害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将牛蛙在土池养大到一定规格后再上层架饲养。
循环水养殖模式
实现无换水养殖,例如海之味循环水养殖模式。
该模式将牛蛙制成自有品牌冻品,并作为预制菜开发原料,保证食品安全可靠。
这些新养殖模式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例如,网箱高密度立体高产养蛙新技术适合土地资源有限、追求高效益的情况;鱼蛙共生养殖模式和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适合有鱼塘或稻田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温室养殖模式适合温度较低的地区;层架模式适合水源充足且需要高密度养殖的情况;循环水养殖模式则适合追求环保且希望减少换水成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