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刚出壳的雏鸭体温调节机能差,需注意保温。头3天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至自然温度。
湿度控制
鸭子喜水,但饲养环境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应。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6-8只/平方米饲养。
卫生与消毒
要搞好鸭舍及活动场的卫生,勤换垫草,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鸭舍空气清新。
饲料与饮水
每天供给鸭子全价的鸭饲料和青饲料及充足的饮水。从四周龄开始,慢慢将小鸭子的饲料换成育肥期的饲料,颗粒料的直径大约在3到4毫米左右,育肥期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要低于育雏期。
避免人为应激
避免人为在大棚内造成鸭群受惊,如上料、断水、湿度过大或人在鸭群中走动等。
天气变化
注意天气剧烈变化时控制鸭舍内的温度,以免温差过大引起鸭群感冒。
防病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杜绝传染病的发生,注重养鸭常见病的防治。
鸭床与垫料
肉鸭育肥期一般采用地面铺垫饲养,要及时更换和翻晒垫料,杀灭细菌,保持其干燥疏松。垫料的厚度不够或板结坚硬,容易造成肉鸭胸囊肿,影响鸭肉品质。
饲养方式
根据季节和鸭子的生长阶段调整饲养方式,如夏季可采取网养以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及产热量,有利于健康生长。
水源与水质
确保鸭子的饮水充足且卫生,特别是在使用颗粒饲料时,更要注意水的供应。
环境安静
炎热时期要避免突然的惊吓和噪声干扰,使鸭群活动量降到最低。
科学选址布局
养鸭场要建在远离水源污染区、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等,鸭场周围、鸭场内要定期清扫、消毒,确保无杂草、腐木、死鸭、杂物等。
引进健壮雏鸭
购买鸭苗时要挑选健康活泼、大小均匀、体重55—60克、卵黄吸收良好、无大肚脐、无明显病症的雏鸭。
科学调配饲料
加强饲料的加工消毒处理,不能使用发霉变质、虫蛀、有毒有害、劣质及不洁的饲料。确保鸭舍内备足清洁的饮水。
严格进行消毒
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然后使用2—3种不同作用类型的消毒药交替进行。带鸭消毒时,首次带鸭消毒的雏鸭不低于7日龄,以后再次消毒时间可以根据鸭舍内的污染情况而定。
及时免疫接种
结合当地发病情况、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抗体监测情况,科学制订免疫程序。使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严格按疫苗标签说明的剂量和方法操作。
及时诊断治疗
及早发现病鸭、正确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生产中做到勤观察鸭群,一旦发现异常病鸭,要及时隔离,立即送病鸭进行诊断化验,并对症制订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这些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养鸭的成功率和鸭子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