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鹌鹑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建筑笼舍
笼舍应采用竹木结构,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
笼舍位置要选择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且保温的房屋,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并严格控制畜禽和人为骚扰。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
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并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饲料配制
鹌鹑的饲料应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要多样化。保持一定的蛋白质,适口性良好,不能随意变换饲料,以防减食影响产量。
一般饲料配方为: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日常管护
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至少清除一次,至少两天一次,防止潮湿和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0~4日龄的鹌鹑野性较强,加料、喂水要小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鹌鹑饲养40天即可上笼,以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
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产蛋通常在下午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以防践踏和啄碎。
选种与配种
选种时要选择眼大小适中、颈细长、头小圆、羽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神情和善的鹌鹑,雌鹑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克,雄鹑体重120~130克,啼声宏亮、声音长而连续。
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实际饲养中,50~60龄的雄、雌鹑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
孵化
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在胚胎将被破壳出雏时,每隔2~3小时,以90度角转动种蛋,帮助胚胎活动。种蛋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最晚不超过24小时。
饲养密度与饲料变化
养殖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鹌鹑的活跃度和育肥效果,建议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不超过60只。
雏鹌鹑饲料应稀薄,便于消化,一周后逐渐过渡到碎颗粒物质,两周后恢复正常喂养,并适当添加新鲜草料。后期饲料要根据鹌鹑体型调整。
光照要求
雏鹌鹑每日光照应控制在10个小时左右,之后逐渐增加到14个小时,产蛋高峰期应控制在16个小时左右。
环境卫生与疾病防治
保持笼舍干燥、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消毒。饲料要合理搭配,注意卫生,防止疾病发生。例如,1-10日龄的鹌鹑每天饮0.01%高锰酸钾水,预防白痢等。
通过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鹌鹑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