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鸭子死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强烈的应激:
随着鸭群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鸭群密度越大,环境需要人工控制越多,疫苗接种等也会对鸭产生压力。家禽在高压条件下,各种因素如过热、照明、高湿度、有害气体、捕获、群体转移、疫苗接种、缺乏营养、感染等都会对鸭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其出现过度兴奋或抑郁、堆积、生长缓慢、产卵率下降、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皮肤和可见粘膜发绀、急性休克死亡或总体健康下降引起的其他疾病。
浆膜炎等细菌性感染:
鸭子最大的杀手是浆膜炎,尤其在10日龄、20日龄和40日龄三个阶段预防尤为重要。有些养殖户在鸭子出现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死亡出现时往往被认为是突然死掉的,实际上已经发病很多天。因此,鸭场一定要有详细的预防流程。
病毒性疾病:
鸭子可能出现多种病毒性疾病,如鸭瘟、细小病毒、病毒性肝炎、流感、副黏病毒等。这些病毒性疾病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伤亡量。此时需要冷静分析,隔离病鸭,场地消毒,并将病死鸭解剖拍照进行确诊和治疗。
农药中毒:
在农忙时节,尤其是稻田打农药的时候,鸭子容易发生农药中毒。很多养殖户因为没有注意看护鸭群,导致在水田稻里放牧后出现大群精神萎靡,突然死亡的情况。
霉菌问题:
霉菌不仅在家禽养殖上出现问题,在其他养殖中也是屡见不鲜。饲料发霉会抑制各个免疫器官,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成本增加和脏器衰竭死亡。
温度和饲料问题:
小鸭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造成危险,尤其是夏季温差大,导致死亡率较高。饲料方面,选择谷物时不能太干,喂小米时可以先用水泡一泡,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
苗弱和苗小:
种鸭感染疾病或孵化室感染是导致苗弱的主要原因,种鸭缺乏营养也会导致苗弱。弱苗表现为腿部发暗、腹部鼓胀发硬、黑脐、气囊炎、肠胃空虚、卵黄吸收不良等。此外,种蛋重量小,孵化出的鸭苗体重小,生活力弱,前三天死亡率高。
饲养管理水平低:
主要是由于育雏温度低、不均衡,密度大、聚堆、挤压、缺水等原因导致的。冷应激和热应激也会导致雏鸭死亡,表现为羽毛湿乱、嗉囊和肠道上部有水气,粪便较稀且出现粘肛现象。
环境要素:
孵化室、苗鸭存储室污染,导致出壳后的雏鸭感染。鸭舍通风不良、寒冷天气鸭舍垫料不及时更换,也会导致疾病发生。
日粮营养不全:
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等必需微量元素比例不当,缺乏维生素D等也会引起鸭软脚病,导致精神沉郁、羽毛松乱、肌肉松软。
综上所述,养殖鸭子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从环境、饲料、疾病预防、饲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