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容易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问题
水中有害物质:池水中的化学物质变化,如长期不清塘导致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以及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盐等污染物,都会对鱼造成毒害。
溶解氧不足或过高:溶解氧过低会导致鱼类浮头甚至窒息死亡,而溶解氧过高则可能引起气泡病。
水质恶化:包括水中有机物过多、硝化系统崩溃、水草腐烂、鱼粪和残饵过多等,这些都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不当
放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水体缺氧,饵料利用率降低,鱼类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混养比例不合理:不同规格的鱼同池饲养,易发生大欺小的现象,导致弱鱼生病。
饲养管理不当
饵料营养不全面:长期投喂某一种饵料会导致鱼类营养不全,影响其生长发育。
投喂不均匀或不及时:会导致残饵过多,水质恶化,细菌滋生。
操作不当:如拉网捕鱼、人工授精等操作不当,会使鱼体受伤,感染病菌。
环境因素
水温变化:水温过高或过低,或水温激变,都会影响鱼的体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鱼的抗病能力。
水体酸碱度不适宜:池水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微生物会感染鱼类,导致疾病。
有害生物:如水螅、蚌虾等水生昆虫,以及凶猛性鱼类等,它们会对鱼类造成物理伤害或捕食。
人为因素
清塘消毒不彻底:没有完全消灭病菌和寄生虫,导致疾病复发。
池塘无独立排灌系统:旧水、污水排放不彻底,引发传染病。
近亲繁育
先天免疫功能欠缺:近亲繁育的鱼种容易感染疾病,且防治效果差,死亡率高。
滥用药物
药物使用不当:养殖者对药物成分、性能了解不足,盲目频繁使用药物,导致药物间产生复杂的合成反应,对鱼产生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养殖鱼容易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水质管理、放养密度、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生物防治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