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的水质标准主要可以概括为“肥、活、嫩、爽”四个字。具体来说:
肥:
池塘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主要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0-120毫克每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每升。池塘水透明度约为20-40厘米。
活:
池塘水色和透明度不断变化,每天不一样,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优势品种2-3天发生变化,处于生命旺盛期。塘水透明度早、中、晚有10厘米左右的差值变化。
嫩:
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期。
爽:
水色清爽,浓淡适中,透明度适中,营养物质丰富,泥鳅的天然饵料充足,生长快。
此外,泥鳅养殖的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养殖和泥池塘养殖两种。水泥池投资较大,配套设施要全,适合大规模集约化饲养;泥池塘饲养成本较低,但不利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水深要求不高,一般池深1-2米都可以,水深50-70厘米较为适宜。
综合来看,如果从观赏的角度考虑,水泥池养殖泥鳅可能更适合,因为水泥池可以更好地控制环境,便于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且设施完善,有利于泥鳅的健康生长。然而,如果注重自然生态养殖和降低成本,泥池塘养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