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之所以难养殖,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追食能力差:
笋壳鱼是肉食性动物,但其追食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大小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大鱼欺负小鱼的现象,从而造成损耗。
对水质要求高:
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高密度养殖更容易引起水质恶化,进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养殖周期长:
笋壳鱼的养殖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2-18个月,当年繁殖的鱼苗生长速度慢,不能及时上市,还需要经过冬棚阶段。在冬棚前后,由于气温和气候的多变,容易爆发重大疾病。
疾病防治困难:
由于轮作等工作没有实施到位,加上近年来虹彩病毒等病毒病的增加,使得笋壳鱼的病害呈现多发态势,给养殖带来很大挑战。
养殖技术难度高:
笋壳鱼喜欢集群,通常集中在池边或饵料附近,池水中央很少见到。因此,养殖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面积,并设置饵料台。此外,笋壳鱼的鳞片特殊,运输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避免互相伤害。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勤于观测,避免因惊吓导致鱼苗死亡。
市场供需矛盾:
由于笋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大,而野生个体数量有限,导致必须依赖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技术虽然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综上所述,笋壳鱼难养殖的原因主要包括追食能力差、对水质要求高、养殖周期长、疾病防治困难、养殖技术难度高以及市场供需矛盾等方面。因此,想要成功养殖笋壳鱼,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其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