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补碳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碳含量,提高碳氮比(C/N比),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异养细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其他无机氮转化为自身菌体蛋白,同时也将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转化为生物絮团。生物絮团是由细菌、藻类、浮游动物和悬浮颗粒物等通过生物絮凝作用形成的,它们可以被鱼类摄食,从而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并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防止倒藻和水环境突变,提高养殖成功率。
具体来说,当水体中碳氮比大于25:1时,有利于池塘中异养微生物吸收过多的氮元素进行同化作用形成自身菌体结构,从而把养殖水体中多余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有机废物等转化为生物絮团,被鱼虾高效利用。此外,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硝化作用,增加硝化菌的数量,提高碳氮比可以有效降低池塘中的弧菌含量,有益菌的生长可以促进池塘中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避免蓝藻等有害藻类的爆发。
在选择碳源时,可以使用葡萄糖、蔗糖等有机物质,这些碳源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与水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起到稳定pH值的作用。
总之,养殖水体补碳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调控措施,能够提高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废物的分解和转化,维持水质稳定,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