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什么海鱼好养殖的

在台湾养殖的海鱼中,以下几种鱼类被认为是比较好的选择:

短鳍黄鱲鲹

台湾名:短鳍黄鱲鲹

大陆名:布氏鲳鲹、狮鼻鲳鲹、百度文库鲳、白鲳

学名:Trachinotus blochii

英文名:Snubnose pompano

日文名:体长约110cm,繁殖期3-9月,分布自日本南部经台湾至东印度群岛。

说明:肉质鲜美,成长迅速,容易捕捞,个体间成长较为一致,对池塘环境适应力强,是台湾地区主要的繁殖鱼种。

黄锡鲷

台湾名:黄锡鲷

大陆名:平鲷、金丝鱲

学名:Rhabdosargus sarba

英文名:Goldlined seabream

日文名:体长约50cm,繁殖期11月至翌年1月,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水域及台湾各海域。

说明:对环境抵抗力强,生长快速,肉质鲜美,是杂食性鱼类,较其他鲷类容易养殖,是今后发展海水养殖的极佳对象鱼种。

库达海马

台湾名:库达海马

大陆名:库达海马

学名:Hippocampus kuda

英文名:Spotted seahorse / Oceanic seahorse

日文名:体长约30cm,一般约在15-18cm,繁殖期5-10月,分布印度、太平洋海域,台湾屏东垦丁及台东成功可见其踪迹。

说明:台湾海域的优势种,也是主要养殖对象,体型较大且常见,体色随栖息环境改变以达到拟态自保的功能。

马拉巴石斑

台湾名:马拉巴石斑

大陆名:黑点石斑、朱鲙、朱「鱼过」

学名:Epinephelus malabaricus

英文名:Malabar grouper

日文名:体长约230cm,繁殖期2-6月,分布印度洋及太平洋之暖水域,台湾主要在台湾北部、东部及南部海域。

说明:澎湖原产之石斑鱼,经济性高,是台湾人工繁殖与培育最早之石斑鱼种,由于澎湖天然资源多遭破坏,现今食用者大多是养殖鱼。

台湾名:鮸

大陆名:鮸仔

学名:Miichthys miiuy

英文名:Brown croaker

日文名:体长约70cm,一般在40-50cm,繁殖期4-5月,分布韩国、中国大陆沿海、台湾。

说明:属广温性淡水鱼,虽俗称“石斑”,其实与原生的海水石斑鱼无血缘关系,与吴郭鱼同属于淡水慈鲷科,但因外貌似海水石斑鱼,加上鱼鳞上有珍珠般的斑点而得名,成为淡水养殖业的新宠儿。

这些鱼类在台湾的养殖前景较好,不仅因为它们的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还因为它们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建议根据具体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鱼类进行养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