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种
选择适应能力强、育肥效果好的种猪,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养殖条件进行选择。
主要指标包括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和病害抵抗力,如选择矮小型猪种如内蒙古花猪、黑猪等,这些猪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性能好。
猪舍设计
猪舍设计需综合考虑养殖规模、猪种、饲养方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要求猪舍通风和采光良好,设备和饲料存放完善,地面平整并设有排水沟,保持猪舍卫生和清洁。
饲料管理
提供全价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组成。
幼猪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饲料,成年猪需要更多粗纤维以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疾病防控
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疾病猪只。
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和驱虫,以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如猪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猪环状病毒等。
成本管理
衡量生猪养殖收益的关键指标,需合理控制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公猪饲养管理
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保持适宜的膘情,每天运动2小时以上,单圈饲养以减少外界干扰。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膘情应达到6—7成,太瘦或太肥都不利于受胎。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选择健康无遗传疾患的后备猪,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具有良好繁殖性能和生长育肥性状。
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无遗传疾病,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
仔猪培育
分为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做好“两早两料”,即早喂、早断奶,乳猪饲料和保育材料。
产后3天内人工固定母猪乳头,保温、补铁,定期消毒。
日常管理与环境控制
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消毒,通风透气,保证饮水。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不同营养需求的饲料,适时放养,让猪多运动,多吃绿色植物。
疾病预防与生物安全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生产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批次管理、生产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等,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效益和猪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