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谷田中养殖以下几种生物是相对较好养活的:
鱼类
草鱼、 鲤鱼是主要的养殖鱼类,同时也可以养殖 鲫、 鲢、 鳙、 鲮等。
稻田养鱼不仅可以获得鱼产品,还可以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在稻田中可以自然生长,不需要大量投喂饲料,它们可以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并且其排泄物可以为稻谷提供养分。
小龙虾
通过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并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以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小龙虾。小龙虾的放养规格一般为200~300尾/公斤,密度为3000~4000尾/亩,时间在4~5月份。
泥鳅
稻田养鳅需要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
河蟹
稻田养蟹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
青蛙
稻田养蛙可以控制稻田害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并且保持青蛙生存的自然状态,有利于蛙的生长发育,节省养殖成本。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虽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但经济效益大大增加。
黄鳝
稻田黄鳝养殖模式是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
鸭
稻田养鸭相对要求技术低,对田块要求不强,不用改造稻田,投入成本低,易操作管理。一般水稻大田栽插7~10天后,待秧苗返青活棵后晴天放养,每亩稻田放养12~15日龄雏鸭15~20只。
鳖 和 水蛭
稻田养鳖及养水蛭等各地也有不同规模,但总体面积较小,对养殖技术、田块等要求更高,有条件地区也可以进行。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养殖模式。例如,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全国多个省份有广泛应用,且效益显著。
注重生态平衡: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平衡,利用生物防治和自然生态循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管理:无论是养鱼、养虾还是养蟹,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以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