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可以用于养殖多种水产动物,具体选择哪种养殖方式最佳,需要根据当地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来决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稻田养殖模式及其特点: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特点:全国种养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湖南及江苏等省。该模式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养殖小龙虾,同时种植水稻。水稻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环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小龙虾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公斤,密度为3000~4000尾/亩,时间在4~5月份。
效益:平均亩增效益2000-3000元左右,且年增加趋势明显。但技术要求较高,稻田需要进行改造,投入成本也较高。
稻田养鸭
特点:技术要求较低,对田块要求不强,不用改造稻田,投入成本低,易操作管理。一般水稻大田栽插7~10天后,待秧苗返青活棵后晴天放养,每亩稻田放养12~15日龄雏鸭15~20只。
效益:适合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大面积集中养殖。
稻田养鳖 及 养水蛭
特点:这些养殖方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规模,但总体面积较小,对养殖技术、田块等要求更高,有条件地区也可以进行。
稻田养鳅
特点:需要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厘米,深50厘米。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亩可产成鳅在50公斤以上。
稻田养蟹
特点: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既保证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
稻田养鲤鱼 、 鲫鱼、 罗非鱼等:
特点: 这些鱼类能在浅水中生长,杂食性,能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小地下茎,以及一些丝状藻类和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水蚯蚓、浮游动物等。当年鱼苗下田,两个月可以长到50克,三个月可以长到100克,50克左右的隔年鱼种下田,三个月可以长到250克。 建议 选择养殖模式
技术培训:无论选择哪种养殖模式,都需要掌握相关技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投入与产出:在投入养殖前,要充分评估投入成本与预期产出,确保养殖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稻田养殖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