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散养场地应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地方,如果园、茶园或竹木林地等。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鸡的健康生长,同时鸡可以采食园内的虫草和作物,提供有机肥。
放养训练
将鸡群转移到放养区,让它们适应自由采食虫草和早晚补饲。通过撒颗粒饲料和吹哨引导训练,鸡群可以建立起条件反射,便于管理。
放养密度
根据植被条件和管理方式调整放养密度。一般林地放养密度在50-200只/亩,并设置围栏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养场可一直放养至出售。
饲料选择
在育雏期,以全家雏鸡料为主,放养后以自配料为主。自配料包括精料(如玉米、豆粕等)、青绿饲料(如农作物副产品、牧草等)和鲜活饲料(如昆虫等)。
驱虫管理
一般放养20-30天后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二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虫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药物。
消毒免疫
做好散养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参照肉鸡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如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
补充蛋白质饲料
可以通过种植叶菜类蔬菜供鸡食用,或者利用作物桔杆如玉米杆、麦秸等沤制后喂养鸡,这样既节省饲料又能提供营养。
管理细节
在育雏阶段,控制好温度和光照,1-14日龄的雏鸡每平方米养殖50-60只,15-21日龄的每平方米养殖30-40只,21-44日龄的每平方米养殖25只,60日龄以后的每平方米养殖12只。脱温后的小鸡可以进行笼养或放养,注意保持适当的养殖密度。
疾病防控
对每一只鸡进行疾病防控,及时隔离生病的鸡,防止疾病传播,确保鸡群健康。
通过以上这些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散养鸡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同时也能生产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土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