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密集养殖鱼的原因主要在于 提高鱼产量和充分利用资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提高鱼产量:
通过密放精养的方式,可以放养更多的鱼种,从而提高水库的鱼产量。例如,在小型水库中,由于面积小、水不深,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的生长,且凶猛鱼类数量少,易于清除,因此可以采用密放精养的方式,使鱼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饵料和生存空间,从而提高产量。
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水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多,是鲢鳙鱼等的主要饵料来源。通过放养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鲤、鲫)和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饵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适应不同水库条件:
不同大小的水库可以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例如,水质良好、饵料丰富的湖荡可以达到每667平方米100~200尾的放养密度,而河道放养密度甚至可以达到每667平方米200~400尾。这种灵活性使得养殖者可以根据具体水库的条件调整放养密度,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减少凶猛鱼类影响:
放养规格较大的鱼种可以提高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被凶猛鱼类捕食的风险,从而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密集养殖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在实施密集养殖时,必须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确保水库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水库密集养殖鱼是为了提高鱼产量、充分利用饵料资源,并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来减少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