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养殖规律是什么意思

种鸡养殖的规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育雏期管理

初期喂养:小鸡到家后,首先使用葡萄糖和多维来补充能量和防止应激,同时用腺肌胃炎中药胃康灵拌料调理腺肌胃。

疾病预防:在2-5日龄时,使用开口药净化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防止糊肛。7日龄进行疫苗接种,疫苗前后使用电解多维防止应激反应,并在9日龄使用支原体药物进行预防。

饮水和饲料:提供温开水并在水中加入10%的糖,6周龄前使用塑料真空式饮水器,每天饲喂6次,每次间隔4小时。

育成期管理

养殖密度:育成期适合养殖密度为4-5只/m²,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食水和活动空间。

饲料和饮水:每只鸡至少需要15cm的槽位,随着鸡只成长调整饲槽高度,确保饲料和饮水均匀分布。

繁殖期管理

种公鸡选择:种公鸡的选择分三次进行,分别在6-8周龄、18-20周龄和公母混群交配后10-20天进行,选择标准包括体重、体况、雄性特征和性欲等。

饲养周期:肉用种鸡的繁殖期通常为40周,要求每只种母鸡能繁殖尽可能多的健壮且肉用性能优良的肉用仔鸡。

淘汰和选择

淘汰:种鸡第一年配种性能较强,繁殖季节过后应立即淘汰,以免浪费饲料。

选择: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通过观察和评估鸡只的健康状况、体重、体型和生殖能力,逐步筛选出优质的种鸡。

环境控制

鸡舍环境:确保鸡舍干净、通风良好,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疾病防治

定期用药:根据鸡群的不同生长阶段,定期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种鸡的繁殖性能和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升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