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花鲢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确定放养比例

花白鲢的放养比例通常遵循“二八定律”,即放养80%的花鲢和20%的白鲢。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进行调整,如投料量低于1吨、水深小于1.5米、保水性不强、酸性水质等情况下,密度应适当减少。

把水肥好

花鲢偏爱浮游动物,因此需要肥水养殖,选择营养均衡的肥料,坚持少用多次。可以使用“肥满塘”等肥料。

定期补碳补菌

花白鲢是肥水性鱼类,应充分利用残饵粪便,培育大量菌团。可以使用“乳酵素”等生物制剂。

少杀虫、少消毒

杀虫和消毒会严重影响花鲢的生长,建议每个月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水体30斤,化水后均匀泼洒,以调节碱度、硬度,并置换出无机磷,提高水体肥度。

勤加水

有条件的应勤加水,补充矿物质元素,为藻类提供营养。加井水也可以。没有加水条件的,每个月多使用一次“肥满塘”,提供促进藻类繁殖的营养元素。

卖好鱼

池塘花白鲢的产量有上限,达到一定产量后应及时捕捞,为继续增产量腾出空间。精养塘的花鲢产量可达1000斤/亩,大水面可达到500-800斤/亩。

养殖池和环境要求

花鲢鱼养殖池应建在水源充足、向阳的地方,面积在4-8亩之间,水深在1.5-2米之间。冬季水深应保持在2米以上。

水质管理

花鲢需要清洁、透明、弱碱性的水,最佳pH值在7.5至8.5之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残饵和鱼粪,避免污染水质。定期检查水质,包括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关键指标,慎用化学物质。

饲料管理

花鲢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残饵污染。

疾病防治

注意监控鱼的状态,发现症状时及时防治。定期投喂防病药物,改善水质,做好预防工作。如发现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

轮捕轮放

为提高鱼塘的利用率和花白鲢产量,可以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进行养殖。即在捕捞成鱼时抓大放小及重新补苗,以保持池塘中的鱼群数量和生长速度。

通过以上细节的把控,可以有效提高花鲢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