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中死得多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消毒杀菌工作不到位 :接鸡前鸡舍未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仅进行一两次消毒剂喷洒,导致微生物菌种长时间存活,蛋鸡容易感染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病原体而死亡。鸡棚温度控制不当
预温不足,导致蛋鸡堆叠挤压至死;
温度过高,蛋鸡呼吸压力大,易缺水,且温差过大易引起拉稀、脱干等问题,影响卵黄消化吸收。
鸡棚自然环境不佳
春冬季节育雏时,只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导致畜舍内气体不新鲜,碳成分过高,轻者出现呼吸道症状,重者中毒。
饲养密度过大:
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不利于观察鸡群情况,还容易导致生长发育不齐整、气体流通不畅、疾病传播快,从而提高死淘率。
营养不平衡
饲料中能量过高,导致脂肪积累,形成脂肪肝综合症,降低产蛋率,增加死淘率。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尿酸盐沉积在内脏中,引起代谢障碍。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剩,导致软骨症和产蛋下降综合症。
水料比例不当,水质不卫生,引起代谢性疾病,导致鸡群拉稀死亡。
管理粗放
舍温控制不稳定,春秋季节早晚温差大,夏季温度过高,冬季气温过低,均会影响鸡群健康。
光照时间过长或过强,导致鸡群应激,形成恶癖,增加死淘率。
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超标,鸡体抗病力降低,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应激因素如饲养员衣着改变、饲料突变、生活环境突变等,易造成肝破裂、腹膜炎或消化道疾病,增加死淘率。
疾病原因
细菌感染,如病原的直接或间接感染,导致鸡体消瘦,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输卵管炎等,引起死亡。
免疫抑制和霉菌毒素污染,导致家禽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生产性能下降和死淘率上升。
雏鸡质量差:
部分养殖场购买的雏鸡质量不佳,体质弱,容易患病,导致死亡率高。
饲料营养单一或霉变:
自配饲料营养成分单一,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或饲料保存不善霉变,投喂后引起肠道疾病,降低鸡群抵抗力。
用药不合理:
育雏前两周用药量过大或用药不合理,会对肝肾造成损伤,进而影响鸡群健康,增加死淘率。
综上所述,要降低蛋鸡养殖的死淘率,需要从消毒杀菌、温度控制、环境管理、饲养密度、营养平衡、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多方面入手,确保蛋鸡健康生长和高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