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养殖时,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风险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宜夏季养殖的菌种及其特点:
四孢蘑菇
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4℃,最适温度为25~27℃,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7~29℃。
夏季播种,早秋出菇,适合在室内床架和室外大棚栽培。
原材料主要是稻草、麦草和牛猪粪,床面培养料不宜太厚,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鲜菇6.5~7.5千克。
草菇
高温型品种,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2℃~32℃,出菇温度为24℃~35℃,5~10月间都可种植。
栽培原料有麦秸、稻草、玉米秆等,室内外栽培均可,室外栽培更为有利,应选择肥沃、疏松、透气的土质。
灵芝
较耐高温的药用菌,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22℃~32℃,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8℃~35℃,4~10月份都能生长。
平菇
部分耐高温品种在高温期可以正常出菇,如苏引6号、亚热1号、伏优1号、高温1号等。
栽培时应注意防病防虫。
毛木耳
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32℃,适合在适当遮阴的条件下生长。
鲍鱼菇
中高温型珍稀食用菌,3~7月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锯木屑、稻草、麦秸等原料栽培,一般可采4~5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90%左右。
光合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铵、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适用于夏季高温期,但需注意晴天使用效果更佳。
乳酸菌
属于厌氧菌,不耗氧,可以分解小分子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酸碱度,稳定水体的pH值。
拌料内服还可以修复肠道菌群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营养代谢。
芽孢杆菌
分解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质,转化成小分子的无机盐,起到净水和肥水的作用。
使用前需用碳源活化,注意增氧。
蛭弧菌
净化水体,减少水体致病微生物数量,降低鱼虾蟹染病率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建议
选择适宜的菌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养殖环境,选择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的菌种,如四孢蘑菇、草菇、灵芝等。
合理栽培管理: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需求,调整栽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保菌种正常生长和出菇。
预防病害:在高温季节,加强病害防治,定期消毒,保持水体清洁,减少有害微生物和有害藻类的滋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夏季食用菌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