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可能感染的病毒性疾病包括: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至40°C左右,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水泡破溃后流出。治疗方法包括注射相应疫苗预防,或饲喂“牛疫健”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牛病毒性腹泻:
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症状包括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C。治疗方法为注射“牛疫健”针剂。
牛流行性感冒:
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或热性传染病,春天和秋天易感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流眼泪和鼻涕,体温通常达到41℃以上。
牛肺疫: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包括急性呼吸困难、高热、流浆液或脓性鼻涕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或复方盐酸林可霉素+核苷酸治疗。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性和强传染性的特点。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高热、咳嗽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磺胺制剂等。
布氏杆菌病:
由流产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母牛流产为特征。症状包括流产、生殖器官分泌物排出等。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接种疫苗等。
牛巴氏杆菌病: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症状包括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理牛群粪便、尿液,接种疫苗等。
牛结节病: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流涎、流泪、鼻漏和厌食,皮肤上出现硬结节并溃烂。治疗方法包括隔离病牛、使用抗菌药物等。
牛有机磷中毒:
由误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饲料或残留农药引起。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肌肉僵硬、呼吸困难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有机磷药物、灌肠、洗胃等。
牛副流感:
由牛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应激等。
建议养殖场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等,以降低牛感染病毒性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