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鱼塘投喂管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饲料和肥料,以及根据水温变化调整投喂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初春施肥
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一般每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每亩总用量3~7公斤,每次追施间隔5~10天。
投喂策略
当水温达到10℃时,鱼类开始活动摄食生长。初春投喂应以豆饼、麸皮、玉米粉等精饲料为主,每天定点、定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应为鱼体重的1.5%~3%。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投饲数量,改为每天投喂2次。
对主养草鱼的池塘应投喂适量的水陆草,投喂量以4~6小时吃完为佳。
水质管理
初春最好大换水1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2。以后每15天注水1次,每次提高水位10~15厘米,3~4月份保持池塘水位1米左右。
每天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肥瘦,确定施肥和投饲数量。及时打捞残食,保持池水清洁,禁止投喂变质的饲料。
疾病预防
定期进行药物预防鱼病,每隔15天用1×10^-6漂白粉和0.7×10^-6硫酸铜水溶液全池交替泼洒1次。若发现鱼类患病应及时诊断治疗。
使用微生物制剂
为了提高肥效,可以选择一些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先锋,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的释放,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科学投喂
随着气温升高,鱼类开始吃料生长,要科学地安排投喂,注意饲料的营养搭配和品质,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
根据水温灵活调整投饵率,例如,水温低于18℃时,投饵率应控制在0.1-0.5%,待水温提升到18℃以上时,逐渐增加到0.5-2%。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春季鱼塘中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