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养殖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环境要求
水温:一般应在15-25℃之间。
水质:要求清澈透明,水体应富含氧气和微量元素,潮流稳定,远离污染源。
养殖区域:应选择水质较好、潮流较小的海域,养殖时生蚝需分散在特定区域的网箱中。
场地选择
浮筏养殖场:应避开主航道,靠近陆岸或岛岸的河口及沿岸海域,海区潮流畅通,海水清洁无污染,表层流速0.3—0.5米/秒,水温周年变化较稳定,夏天不超过30℃,海水比重在0.006—0.022为宜;干潮水深4米以上;水体中浮游植物量不低于4万细胞/毫升;暴雨造成海区海水变淡的时间不能超过3天。
插养场:滩涂平整,场地为泥沙或沙泥底易插水泥拄;海水比重在0.006—0.022为宜;海区水质清洁无污染,大潮期每天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
养殖方式
浮筏吊养:包括水泥柱吊养、球式水泥串吊养、两蚝对贴串吊养等,吊养密度为9串/平方米,一个浮排可吊挂1万串。
水泥柱插养:密度为3000支/亩左右。
插竹养殖:将竹子插入海底进行养殖,竹子长度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径在10厘米以上,接触海泥的地方需用绳子加固。
延绳养殖:使用绳子与漂浮物,绳子两端固定在海底深处,中间用于养殖生蚝,适宜宽度为40-50米,每隔2米放入一根绳子并配上漂浮物。
立柱养殖:选择高度为2米左右,直径为30厘米左右,表面粗糙的水泥柱,养殖前需置于淤泥地一段时间。
管理技术
饵料管理: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浮游生物、海水悬浮颗粒物等,投放量要合理控制,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定期清理养殖设施。
收获与记录
收获:采用人工采收,所有用具需清洁、无毒、无污染。
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苗种来源、放苗时间、密度、规格、各期生长速度、水质监测、贝类质量检测结果、收获日期、规格等,记录应客观、连续、完整。
这些要求涵盖了生蚝养殖的场地选择、养殖方式、管理技术和收获记录等方面,为生蚝养殖提供了全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