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解释:
缺肥或营养不均衡
养殖水体中缺乏磷肥等营养元素,导致藻类生长受限,水体偏瘦,自净能力差,从而引发浑浊。
藻类过少
水体中藻类数量少,导致水体透明度低,自净能力差,容易引发浑浊。
寄生虫和纤毛虫
纤毛虫等寄生虫引发不安,四处爬动甚至上岸,引起水体混浊。
底层鱼类过多
养殖水底层鱼(如鲫鱼、泥鳅)过多,搅动水体导致浑浊。
浮游动物过多
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过多,摄食浮游植物,导致水体发白浑浊。
溶氧不足
池底溶氧不足,虾爬动引起水浑浊。
底质恶化
长期未进行底质改良或底质突然恶化,大量有机物分解后引起返底,导致水体浑浊。
天气变化
下雨冲刷塘边泥土进入水体,或大风天气导致悬浮物增多,使水变浑浊。
增氧设备使用不当
增氧设备安装不合理,如微孔增氧曝气设备曝气盘高度太小,导致底部物质悬浮,引发水体浑浊。
养殖密度过大
放养密度过大,特别是底层鱼养殖密度过大,生物搅动剧烈,导致水中有机质的悬浮,水体浑浊。
投喂过量
饲料投喂过多,导致水体中有机质积累,消耗溶解氧,产生悬浮颗粒,使水体浑浊。
过度施肥
过度施肥导致水体中营养元素过剩,藻类和细菌过度繁殖,消耗溶解氧,产生浑浊。
悬浮有机质过多
水体中悬浮有机质过多,如饲料残渣、动物排泄物等,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溶解氧,产生浑浊。
底栖生物活动
底栖生物如虾蟹、寄生虫等在水底繁殖生息,搅动沉积物,使水体浑浊。
化学药剂使用
长期使用化学低钙等药剂,与水中的钙离子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附着在悬浮颗粒上,导致水体浑浊。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合理施肥:确保水体中营养元素均衡,特别是磷肥的补充。
培养藻类:通过施肥和优化环境条件,促进藻类生长,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控制寄生虫和纤毛虫: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杀虫处理。
合理放养: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搅动水体。
改善底质:定期进行底质改良,增加有机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合理使用增氧设备:调整增氧设备的高度和位置,避免底部物质悬浮。
减少投喂量:根据养殖对象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或选择低毒性、低残留的药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浑浊问题,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