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出血病 病原
: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
症状:鱼鳍和鱼鳃的侧部出现出血条纹,随着病情发展,出血症状扩散整个鱼身,发病极快,3-4天可出现大批量死亡,多爆发在6-9月高温时期。
防治方法 冬季清塘消毒 投喂新鲜饵料,避免投喂变质腐烂的饵料 定期消毒和换水 使用鱼复康2号拌料喂食,按说明书操作。赤皮病
病原:萤光极毛杆菌
症状:鱼体表有局部出血症状,继而出血脱鳞,导致鱼行动不便,摄食量减弱,常常漂浮于水面,失去鳞片的保护后,容易感染水霉病。
防治方法 加强水质管理 发病后及时泼洒生石灰清塘 使用消毒药剂消毒灭菌 在饵料中添加口服鱼服康,按说明书喂食。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症状:在黑鱼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早期不易发觉,当温度上升至适宜生长时,会突然爆发,鱼体表出现血点,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 放养前用石灰粉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饲养时注意养殖密度,防止擦伤 发病时,用浓度较低的食盐水浸泡 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对水全池泼洒。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主要危害黑鱼苗,无明显的流行季节,在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在夏季高温、水质较差、养殖密度高、饵料不足的环境下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控制养殖密度 使用车轮虫专用驱虫剂 保持水质清洁。诺卡氏菌病
病原:诺卡氏菌
症状:病鱼起初食欲下降,反应迟钝,上浮水面,随着病情加重,体色变黑并伴有出血现象,腹部膨大,真皮下形成脓疮,鳃上有棉絮状结节。
防治方法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鱼体受伤。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或温和气单胞
症状:病鱼不吃食,漫游于水面,反应迟钝,体色发黑并伴有出血现象,鳍基和下颌到肛门的腹部发红,有出血条纹,鳞片松散易脱落。
防治方法 使用碘制剂或百草活化点+抗病毒类产品+大黄侧柏叶全池泼洒 口服保肝护胆调理肠道类产品。腐皮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斑点状溃疡,皮肤受损,严重时伴有水霉病。
防治方法 使用抗菌素和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及时更换饵料,保持水质清洁卫生。肠炎病
病原:呋喃唑酮
症状:病鱼肠道充血,肠壁薄弱,食欲不振。
防治方法 在饵料中拌入呋喃唑酮,日投喂二次,连续3天。烂尾病
症状:鱼嘴张不开,不能进食,鱼体侧卧,眼球突出,身体浮起,体表出现红斑、烂尾、鳍条红肿。
防治方法 使用抗菌素和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及时更换饵料,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鳃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