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厂用什么杀菌

在奶牛养殖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杀菌,以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环境的清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毒杀菌方法及其使用的消毒剂:

喷雾消毒法

常用的消毒药包括0.2%至0.5%的过氧乙酸、1:100的“84”消毒液、1:2000至1:4000的威特、1:500至1:2000的醛毒灭、1%菌毒敌、2%至3%的火碱等。

对牛体进行喷雾消毒时,应选用刺激性小、残留少的消毒液,如0.1%次氯酸钠、0.2%百毒威、1%菌毒敌、0.1%百毒杀、0.05%至0.1%的过氧乙酸、1:1000至1:3000的醛毒灭等。

浸泡消毒法

适用于榨乳器奶杯、牛体刷拭、乳房冲洗、助产、配种、注射治疗用品等的浸泡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70%酒精、新洁尔灭溶液、1:1000的洗必泰溶液等。

火焰消毒法

通过直接焚烧或用火焰枪喷火进行消毒,适用于难以用其他方法消毒的物品。

熏蒸消毒法

甲醛和高锰酸钾按2:1混合,每立方米使用40毫升甲醛溶液和7克高锰酸钾,混合后发烟熏蒸,密闭10小时,可对被污染的牛舍进行消毒。

紫外线消毒

设置在牛场大门入口的消毒室,对进入牛场的人员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可起到杀菌作用。

喷洒消毒

使用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对牛场的入口、通道、牛舍周边、地板以及运动场走道等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和病毒。

溶液消毒

使用规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来苏尔等消毒液进行消毒,主要用来洗手、浸泡工作服、水靴等。也可以用高锰酸钾、碘伏等溶液对粘膜进行消毒。

物理消毒法

包括阳光、紫外线、干燥、高温及蒸煮等方法,杀灭细菌和病毒。

生物消毒法

将被污染的粪便堆积发酵,利用嗜热细菌繁殖时产生的高温(70℃以上)进行消毒,经过1至2个月可将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杀死。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其杀菌效果、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使用方便性以及残留量等因素。同时,不同消毒剂应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定期对奶牛场进行全面的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