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的蚂蚱养殖技术是什么

超大的蚂蚱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棚的建造

养殖棚应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

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蚂蚱食用。

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

棚高以1.5米-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蚂蚱的饲养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会逐渐停食死亡。

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厘米-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一般10天-15天孵化出小蚂蚱。

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龄-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天-35天,这期间每5天-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粒-100粒。

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干燥的场地进行养殖。避免选择低洼易积水和过于潮湿的地方,以防止蚂蚱发生病害。

养殖设施应包括养殖棚、饲料加工区、孵化室、储藏室等。养殖棚宜采用透光性好、通风良好的材料建造,内部设置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孵化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通常,孵化温度应控制在25℃-30℃,湿度保持在70%-80%。孵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卵块,确保孵化顺利进行。

种源选择与孵化技术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蚂蚱作为种源。可以从自然界捕捉,或者从专业的蚂蚱养殖场购买。

繁殖技术:蚂蚱的繁殖力强,通常采用群体繁殖的方式。在繁殖季节,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并提供充足的饲料,可以促进蚂蚱的产卵和孵化。

饲料配制与喂养管理

饲料配制:蚂蚱是杂食性昆虫,可以喂食多种植物性饲料,如蔬菜、瓜果、豆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还可以添加适量的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豆粕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喂养管理:根据蚂蚱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喂养次数和饲料量。通常,幼虫期蚂蚱每天喂食2-3次,而成虫期可减少到1-2次。喂食时应注意保持饲料的清洁新鲜,避免变质。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蚂蚱的生长情况,记录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残余饲料。

疾病防治:建立健全的疾病预防体系,定期对蚂蚱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机:根据市场需求和蚂蚱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收获。通常,蚂蚱在4-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