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牛羊的养殖地点主要分布如下:
北方地区
内蒙古:古代内蒙古地区是牛羊养殖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蒙古羊被带入中原地区饲养繁殖。
甘肃、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南、 河北、 辽宁、 安徽等地: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也有广泛的养羊记录,表明养羊业在古代北方十分发达。
南方地区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西、 云南等地: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也有养羊的记载,尤其是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羊,显示出南方地区驯养家羊的历史可能比人们所料想的早得多。
特定区域
青藏高原:2500年前,青藏高原的牧民已经开始广泛饲养牦牛、黄牛及其杂交后代——犏牛。
京城(今北京):清代京城牛羊圈由庆丰司管辖,牛羊圈的饲喂分为在圈喂养和放养,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历史时期的特定场所
夏商时期:羊已成为主要的肉食用畜之一,也经常用于祭祀和殉葬,如《诗经·小雅·无羊》所记载。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北亏的游牧民族将大嚣绵羊带进长城以南和黄河流域,使蒙古羊在中原地区饲养繁殖。
宋代:河南府洛阳南部的广成川因水草美被选为牧地,吕蒙正要求在此养羊以减轻陕西岁贡的压力。
综上所述,古代牛羊的养殖地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北等地,以及特定区域如青藏高原和京城。不同地区根据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选择了适宜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