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羊可能遇到的病害包括以下几种:
羊肠毒血症:
这是一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病,主要特征是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全身性出血。该病多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发生,且喂高蛋白精料过多会降低胃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生长繁殖快。
羊快疫:
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真胃出血性炎症和坏死。该病多发生于绵羊,山羊较少发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
羊猝疽:
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另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该病发病突然,病羊往往来不及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俗称“烂肺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肺实质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肺高度水肿,并有明显肝脏病变。
炭疽:
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和吸血昆虫叮咬等途径感染。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症状明显,包括突然倒地昏迷、呼吸困难、剧烈抽搐等。
布氏杆菌病: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羊痘:
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侵入。羊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蓝舌病:
由蓝舌病毒感染引起的昆虫传播疾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表现为口蹄部皮肤和黏膜的蓝紫色斑块。
羔羊腹泻和羔羊肺炎:
这是新生羔羊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呼吸困难、肺炎等症状。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疡,病羊表现疼痛、流涎,严重时导致心肌炎死亡。
鼻蝇虫:
由鼻蝇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但体温正常。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敌百虫和水稀释后滴鼻,以及灌服碘醚柳胺。
破伤风:
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痉挛和运动神经中枢极度兴奋。
羊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绵羊身上,特征为颌下淋巴和咽喉肿胀、器官出血、肺炎等。
传染性脓疱口炎:
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膜炎或脓疱性口膜炎,是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和幼龄羊发病较高。
山羊脑炎:
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表现为运动和意识障碍。
尿结石:
由于羊在饲养过程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维生素A,导致矿物质在膀胱或肾脏内沉淀形成的小石块,表现为羊焦躁不安、滴尿、弓背、步调僵硬等症状。
羊三联病:
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和羊猝狙,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
黄脂肪病:
由于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或饲料成分不当,导致羊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表现为皮肤发黄、精神不振等症状。
锈病和根腐病:
这是羊乳生育期中的主要病害,锈病在雨季易发生,初期茎叶感病时,叶背发生黄褐色略突起的斑,后期病斑破裂,散出大量孢子,叶片枯死。根腐病多危害在2年以上的植株,雨季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