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养殖基地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地理位置与地形
养殖场应建在远离城市及人员密集地的地方,如农村或郊区,以减少防疫问题和牲畜粪便气味对居民的影响。
地势应高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坚实且排水良好。山区或丘陵地区应选择稍平坦的向阳坡地,避开风口,保证阳光充足,地面坡度一般以1%至3%为宜。
土质
建造养殖场的地方应土质坚实,以干燥、透水性和保温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被无机物、病原菌或有害寄生虫污染的土壤不宜建养殖场。
水源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确保生活、生产及畜禽等常年用水。一般井水、泉水、江河流动水都是良好的水源,切勿使用工业、垃圾、粪便等污染过的水。
交通与电力
养殖场应建在交通便利、供电充足的地方,适当远离公路、铁路、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及居民区,以利于防疫。要求距交通道路200米以上,距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环境保护
养殖场附近不能有大型水库、河流,特别是不能选择在城市供水的水源地范围内。同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资源供应
选择的养殖场地势要稍高,利于排水。附近有充足的种植青绿饲料的耕地和放牧的草山草坡,以便于饲料供应。
法规与规划
养殖场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经济与社会条件
场地应大面积平整,方便后期的规划布局,可以考虑种养结合的模式。同时,选择的地方应远离其他企业、工厂,避免相互干扰。
风水与地理位置
根据风水学,选择养殖基地时,应考虑“左青龙、右白虎”、“后有靠、前有照”等原则,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并且门前有水,以吸引财源。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养殖基地时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土质、水源、交通、电力、环境保护、资源供应、法规与规划以及风水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养殖场的顺利运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