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废水塘中,可以养殖以下几种鱼类:
草鱼:
草鱼是鲤科草鱼属的鱼类,是四大家鱼之一,也是不多见的草食性鱼类,主要栖息在平原地区,一般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本性活泼。在幼鱼期主要以藻类和昆虫幼虫为食,长大后则吃植物。
鲶鱼:
鲶鱼又叫胡子鱼,是一种体表无鳞的鱼类,分布十分广泛,在长江和珠江水域很常见。作为肉食性鱼类,它平时藏在水底,喜欢流速缓慢的水域,因此很适合养在死水池塘中,食量比较大。
鳙鱼:
鳙鱼也是四大家鱼之一,和鲢鱼一样属于滤食性鱼类。作为淡水鱼,它的头很大,眼位比较低,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以及水库中,也是我国的特有鱼类,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黄鳝:
黄鳝以小型动物为食,主要是各种水生昆虫,也会吃掉蝌蚪、小青蛙和小鱼等。养殖黄鳝需要充足的堆肥、人粪尿、腐烂的叶片等,以促使繁殖大量的昆虫。为了防止黄鳝逃跑,一般都需要对死水鱼塘底部和周围进行硬化,或者实行网箱养殖。
泥鳅:
泥鳅属于底层鱼,可以用鳃呼吸,还能进行肠呼吸,可以在水质较差的池塘里生存,只要泥土湿润,就能长期存活。泥鳅以藻类等为食,也会取食浮游生物,在死水鱼塘养殖泥鳅,大量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可以饲养和投喂水蚯蚓、蜗牛等昆虫,也可以投喂豆饼、幼嫩的鲜草和菜叶。
黄辣丁:
黄辣丁的学名叫黄颡鱼,自然条件下喜欢在腐殖质多、淤泥多的静水区和浅滩周围活动,一般在水层底部,属于杂食性鱼类,但以浮游生物为食,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以各种昆虫、蚌、海和小鱼小虾为主要食物,也会吞食植物碎屑。人工养殖黄辣丁,一般选择水层较深的死水鱼塘,时常投喂人工养殖的昆虫、生活垃圾和青草即可。
鲫鱼:
鲫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别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腐殖质、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
鲤鱼:
鲤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别称鲤拐子、鲤子、毛子等,因鳞片上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原产于亚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常单独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静且富含腐殖质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觅食时像猪一样拱食腐殖质中的虫卵、种子等。
罗非鱼:
罗非鱼是我国引进的经济鱼种,别称非洲鲫鱼、吴郭鱼、福寿鱼等,原产于非洲,最早于1946从新加坡引入我国台湾省,大陆地区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形体近似鲫鱼,个体也和鲫鱼相似,但生长速度比鲫鱼快得多,最大个体可达5千克以上。
鲩鱼、鲢鱼、黑鱼:
这些鱼类也适合在死水塘中养殖,但需要注意它们的食性和对水质的要求,有些可以进行混养或套养,有些则不适合养在一起。
建议
选择适宜的鱼种:根据死水塘的具体条件(如水质、面积、深度等),选择适应性较强、食性较杂、生存率较高的鱼种。
改善水质:死水塘的水质较差,需要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如增加溶氧量、定期清理塘底淤泥、施用有机肥等。
合理投喂:根据鱼类的食性,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保证鱼类有充足的营养。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养殖效益。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养殖管理,荒废水塘也可以成为鱼类养殖的有利场所。